AI来了,游戏“绿洲”还有多远?
作者:IT时报记者 贾天荣
编辑:王欣 孙艳
7月29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博览会(2024 ChinaJoy)在上海落下帷幕,《IT时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今年的ChinaJoy明显比往年更加火爆,官方数据显示,2024 ChinaJoy观众人数达36.7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想象,被誉为“第九艺术”的游戏因其最接近“造梦”的特性,成为AI技术最好的落地场景之一。
2018年,电影《头号玩家》为所有游戏爱好者描绘了一幅未来游戏世界的缩影——戴上耳机,就能在虚拟世界“绿洲”中感受繁华都市,邂逅魅力四射的玩家,结识最亲爱的朋友,与喜欢的动漫人物交流。每一次科技爆炸,都让人们对“绿洲”更加渴望。
“游戏行业早已被公认为AI技术的最佳试验场,也是最早感知和适应AI影响的前哨。”在ChinaJoy高峰论坛CDEC上,网易副总裁庞大志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AI技术正从实验室中走出,并正式开始工作。
身临Chinajoy,最深刻的感受就是AI已经渗透到了游戏制作流程的每一个角落,从美术、建模、音乐到配音,甚至是你身边的路人“NPC队友”,游戏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已经有了AI的存在。
游戏设计的门槛大幅下降
展会上,各类AI应用蓬勃发展,游戏创作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庞大志也注意到,AI的应用场景正从“行业层面”走向“社会层面”,从少数人控制的“行业层面”走向“社会层面”。“黑科技”正在成为大多数人的好工具。
2024 ChinaJoy上,恺英网络大模型负责人谭凯公布了恺英网络在游戏制作领域的AI技术新突破——如何通过大模型的应用,实现游戏的全自动生成,实现游戏制作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此次发布的多任务执行的进步,让AI生成不再局限于文字、音视频内容,而是能够多维度满足一款游戏开发需求的复合工具。基于这样的开发逻辑,恺英模型为开发者提供了问答式的应用,引导用户以类似与人聊天的方式对AI提出需求,AI再根据需求进行自动设计,比如写文档、做美术、做音乐等,进而自动整合出一款完整的游戏。这让制作一款游戏的门槛几乎降到了零。”陈凯说。
影墨科技商业化负责人袁帅向《IT时报》记者展示了Hyperhuman产品,据他介绍,Hyperhuman是全球首个能够完成产品级数字资产生成的AI算法框架,该技术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或图片输入,快速生成高质量的3D资产。
常规模型制作至少需要一天时间,如果要求精细化,则耗时更长,每个模型的成本可能达到几十到几百元。但通过AI,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到几毛钱。在现场,工作人员只提供一张水龙头的图片,30秒到1分钟就能生成相应的三维模型。
通过AI技术,帮助艺术家或创作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低的成本,快速获得想要的结果,加速整个游戏或动画的制作效率和进程。袁帅坦言,现阶段Hyperhuman已经可以做到中等精度,但对于一些高精度的项目,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或介入。不过,他也表示,未来2到3年,随着模型算法的不断迭代优化,有望实现更高精度的产品。
趣玩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广州欢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研发了新一代基于AI+热门应用的音乐创作平台——唱呀App。展台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这款大屏可以实现视频生成音乐。用户可以上传自己喜欢的视频,平台可以为视频自动匹配音乐。用户还可以选择生成特定风格的歌曲游戏开发,比如失恋主题的歌曲,或者纯音乐,满足不同的需求。
目前,畅亚App已与一些赛车游戏、短剧配乐项目合作,为其提供原创音乐,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不少导演因为配乐成本高、版权问题等原因,选择通过该平台生成音乐,从而降低制作成本,降低整体制作成本,并规避版权风险。
从“人机”到AI路人队友
除去游戏本身的制作因素,玩家在游戏中匹配到的陌生队友,也逐渐从“萌新”“人机”进化为AI。
庞大志透露,借助AI技术,《逆水寒》手游玩家可以随时“邂逅”一群没有固定剧本、能够独立思考的智能NPC,他预计,未来在游戏中,遇到几乎和真人无异的AI角色是大概率事件。
在网易数智展位上游戏开发,记者看到,网易数智已针对实时策略游戏、棋牌游戏等相应类型游戏推出了买量AI智能代理解决方案。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买量阶段,AI智能体可以替代活跃度较低的玩家,具有自我成长、社交活跃、拟人化程度高、可调可控等特点,“不管是端游,还是手游,甚至是微信小游戏,我们都可以为小游戏提供AI支持。”
智扑AI工作人员也告诉《IT时报》记者,AI在提升游戏用户体验、增强互动性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智能客服可以在深夜为玩家答疑解惑,显著提升了游戏玩家的活跃度和留存率。
在游戏展厅中,更多厂商积极尝试引入AI NPC,提高其智能化和多样化反应能力,部分厂商还将AI技术运用到交互和任务设计中,力求让游戏世界更加生动、动感,有了这些创新,游戏体验将更加丰富、逼真。
游戏开发早已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
总体来说,AI的爆发,对于游戏公司来说是一场降本增效的“革命”。
三七互娱在接受IT时报采访时表示,早在2018年,三七互娱就开始在游戏产业化领域探索AI,目前,三七互娱已研发出九大中间件产品,如研发平台“宙斯”、智能研发平台“丘比特”、美术设计平台“图灵”等,实现了AI在策划、美术、技术、测试、项目管理、推广交付、运维、客服等各个环节的全链条赋能。
据介绍,数据分析系统“雅典娜”、监测预警系统“波塞冬”、用户画像系统“阿瑞斯”以及游戏开发平台“宙斯”通过大规模数据积累和AI决策分析,精细化管理用户行为和运营数据,大大提高研发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丘比特”平台利用AI智能体进行大规模平衡性测试、美术素材翻译、游戏问答、舆情分析和数据预测,全面提升研发效率、降低成本。依托该平台,从业者可以利用AI算法高效捕捉视频动作、表情,大幅提升3D动态内容制作效率。
在美术制作环节,艺术家利用“图灵”探索风格化创意,训练自己的美术模型库,应用于角色、场景、UI、投放素材的制作,提高设计与制作的协同性、资源复用率。目前,“图灵”已实现文字生成图、图片生成图、局部重绘等功能,AI 2D 图稿月产量超过 28 万张,节省角色原图 60%-80% 的工时。
腾讯副总裁张伟透露,腾讯自研游戏AI引擎应用于AI NPC、场景制作、内容生成等多个场景,使游戏创作和内容生成的效率提升了40倍以上,在流水线中,游戏角色训练和代理生成成本降低了90%以上。
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焦虑”
热度的另一面,是AI带来的技术焦虑。
“AI技术优化了基础体力劳动,但也带来了就业压力和员工焦虑。”世纪华通总裁谢飞坦言,游戏行业需要花时间去尊重人的创造力,机器可以取代简单重复的劳动,但最终的创意火花还是来自于人。比如,虽然AI可以在几分钟内生成数百幅画作,但最初的构思和对成品的改进,还是需要员工来完成。
格灵深瞳董事长赵勇认为,尽管人们对AI寄予厚望,但其实际落地仍处于早期阶段,他指出,在创意、原画等艺术创作的早期阶段,AI已经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但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挑战。
赵勇进一步解释,在游戏策划、故事传递体验方面,行业用户对效果的要求很高,而目前AI的性能还有很大差距。比如一款游戏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入魂”——即游戏能否给玩家带来深刻的体验。目前大模型的能力距离这个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因此,科技公司需要与产品公司更加紧密地合作,更好地实现降本增效。
正如赵勇所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游戏中玩家对AI的感知不够深是一件好事,因为沉浸感是优秀游戏的核心要素之一。AIGC的意义在于弱化“AI感”,让科技更自然地融入游戏体验。虽然AI游戏目前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完美程度,但通过这次Chinajoy的窗口,玩家已经能看到AI无处不在。
毫无疑问,游戏世界正在一步步走向“绿洲”。
策划/季嘉英
图片/IT时报
来源:IT时报微信ID:vittimes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