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政策法规日益严格

棋牌游戏开发 7个月前 88浏览 0评论

国家频频出手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就发布《关于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网络游戏开发,法定节假日期间每日累计时间不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时间不超过1.5小时。

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游戏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为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明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在22时至次日8时期间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作出了更为严格细致的规定,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各网络游戏企业每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每天20:00至21:00只能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时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回复】

众多游戏公司迅速响应,积极落实“新规”

面对新政策,大河网记者注意到,包括腾讯、网易、哔哩哔哩、三七互娱等多家游戏公司均做出了回应。

以腾讯游戏为例,其回应称,腾讯坚决支持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将尽最大努力尽快落实《通知》的相关要求。并表示,从2017年至今,腾讯一直在自觉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预防机制,积极推动各类新技术、新功能、新举措在该领域的探索和应用。未来将根据主管部门的最新规定,进一步关注和投入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9月1日下午,大河网记者打开腾讯游戏《王者荣耀》,在登录前看到了《防沉迷措施升级通知》。通知中列出了游戏时长限制、游戏消费限制、客人模式限制、单机模式限制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其中,游戏时长限制明确规定未成年用户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20:00至21:00玩游戏。

【声音】

学生、家长和老师对“新规定”有何看法?

连日来,关于刚刚出台的《关于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热议不断,大河网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

“按照要求,我们每周只能打三次游戏,每次一小时,不能再开心地和同学一起玩游戏了。”小郭是一名高一学生,她告诉记者,暑假没事的时候,她就会和朋友一起玩游戏。开学后不久新政策就生效,这让她颇感郁闷。不过,进入高中后,她原本就打算减少游戏时间,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业上。

小陈是一名大一学生,接受采访时颇为感慨,“我赞成落实游戏防沉迷措施,但对于我们这些17、18岁的大一学生来说,太难了。以前每天打一个小时游戏还能忍受,现在基本要跟游戏说拜拜了。”不过,用不了多久,他就不再是未成年人了。

“我认真阅读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通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非常赞同和支持其中提到的严格限制、严格执行、加强监督、积极引导。”郑州市郑东新区中一路小学老师李小晨说。

衡树鹏还表示,《新规定》顺应了群众的呼声,对于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和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休闲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对教育工作也是十分及时和有力的支持。

【重点】

1、“新规”如何更好落实?

对于《新规》的落实情况,衡树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各项要求要严格落实。网络游戏开发商是防沉迷工作的主体和执行主体,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决落实防沉迷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要加强对防沉迷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网络游戏企业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限要求、实名注册要求、规范付费要求等落实情况,出版管理部门将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对不依法严格执行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共同行动,真正承担起监护保护的责任,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形成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合力。

2. 这些规章制度足够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袁林芳看来,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规则和制度,还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应用新兴技术防沉迷。人工智能将为网络游戏实名认证带来一些新的突破。比如在游戏登录方面,可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限制未成年人私自登录,有效解决冒充家长账号的问题。

二是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主管部门可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正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合理正确使用网络,养成文明上网习惯。

三是提升线下生活的吸引力。增强活动场所是重要的出路,政府有责任为未成年人提供合适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获得身体锻炼、户外活动的环境条件网络游戏开发,从而相对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袁林芳还建议,家长要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心理护理,深刻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未成年人自身遇到困难或者感受到压力时,不要选择用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问题,而要学会倾诉。同时,拓展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多和朋友一起玩户外游戏,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这样既可以避免长时间宅在家里的孤独感,又可以增强身体素质。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