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内容改编自真实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制作小游戏并不容易。
这是我在一次行业会议上遇见一位久违的朋友时对我说的话。
自从认识老徐以来,他就一直在从事小游戏相关的工作,要么做发行,要么在研发团队做商务,不过我还是第一次听他说出这么让人沮丧的话。
这也让我突然意识到,曾经吸引大量人的小游戏热潮似乎正在走向终结。
01
老徐现在就职的公司是一个h5小游戏开发团队,团队里包括老板在内只有五个人,还有两个程序员、一个策划、一个业务——也就是老徐自己。
他2018年跳槽到这家公司,当时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游戏盒子,游戏盒子和游戏社区一样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小游戏,推动小游戏进入快速发展期。
后来,游戏盒子因为各种原因逐渐淡出了市场,但H5游戏并没有随着游戏盒子消失,而是转移阵地,将比赛平台转移到几个更规范的大型渠道。同样在2018年,微信游戏和OV游戏正式上线。当时老徐看到H5的快速发展,忍不住想要分一杯羹。
一开始确实赚了一点钱。小游戏投入少,制作周期短,效率最高的时候,平均一个月能上两款产品。好奇的用户蜂拥到各大平台,“任何一款产品都能迅速收获大量流量。”老徐当时告诉我。
好景不长,在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期后,小游戏市场突然变得拥挤起来,玩家们被不良的游戏体验所教育,不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平台上寻找优质产品,平台因此流失了大量用户,“做小游戏就能赚钱”的时代就此终结。
没过多久,就听说老徐的公司放弃微信,改用手机QQ,并且也开始做难度更大的中重型产品。
“买流量太贵了!”老徐向我抱怨:“虽然微信的支持和分成都不错,但是微信不买流量就等于没有流量游戏开发,一个用户要好几块钱,光买流量的投入就比研发成本还高,实在不行啊!”
微信小游戏排行榜
其实不只是微信,每个平台的运营都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转战手Q时,他们为了适应平台用户的喜好,加大投入,开发了两款重磅游戏,而且由于产品质量好,顺利通过了新游戏考试,拿到了20多万元的首付。
但即便开局不错,老徐和团队也只是舒服地过了两个月,随后他们发现资金又开始紧张起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手机QQ交易平台规模小,结算速度慢。
N+2、N+3的结算周期很容易消耗掉老徐和他的团队的现金储备,而且一款重磅新品的研发周期实在太长,除去渠道、分销分成,他们作为研发人员,单纯依靠上线产品带来的收益,确实很难维持团队的运转。
“唉,手机QQ市场小,大部分用户都被少数头部厂商抢占了,像我们这样的小团队,就算考上了,也只能拿到几万到几十万的首付,能拿到百万以上的产品已经是顶尖产品了,两百万简直是不可想象。”
手Q小游戏排行榜
事实上,老徐已经两个月没有按时拿到工资了。“现在公司里气氛紧张,老板也在忙着办两道手续,怕又要失去人才。”老徐苦笑道:“不过,当初是我和策划劝他自己出去干,现在也只能咬牙撑着他了。”
“你最近不是上线了一个新的游戏项目吗?”我想起了前几天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消息。
“嗯。”老徐沉吟了一声,似乎对这个新项目不太满意:“说实话,这个新产品,不能算是我们的原创。”
老徐说得委婉,意思却非常清楚,在团队生存形势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选择一条之前非常不看好的捷径——抄袭。
想起几年前老徐跟我讲起他的游戏梦时眼睛里闪烁着光芒的神情,我的心里不禁涌起一丝悲伤。
两人沉默了许久,老徐才闷声说道:“市场很现实,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在很多平台上,你甚至可以轻易找到几十款《西游记之孙悟空三国》和《闪耀之光》的重制版。而且,这些游戏中,哪怕只是美术足够好,只要你找到靠谱的发行商,就能轻松赚到几百万的收入。”
老徐的声音越来越低,像是在跟我说话,又像是在说服自己。我没法开玩笑,也没法批评他们,毕竟他们只是想让球队活下去。
02
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生存下来,确实很不容易。
像老徐团队这样勉强生存下来的小型游戏开发团队,已经算是比较幸运的了,因为还有更多充满激情的开发者,在产品还未盈利甚至上线就被迫倒闭或者转行。
比如我一直很佩服的一位老板曾先生,他在2019年初组建了团队,到2019年底宣布团队解散,时间还不到一年。
曾先生原本从事传统行业,随着小游戏市场的火爆,加上他的积蓄足够,他决定进入小游戏开发市场。
从组建团队之初,曾老板就把目光瞄准了更轻的休闲游戏。他的理由很简单:他喜欢玩,家人也喜欢玩,所以他相信休闲游戏有潜力融入亲子互动,或者打开一般用户市场。
第一款游戏上线很快,曾老板信心满满,投入大量资金买流量推广,但产品成交量却不尽如人意,停止买流量后,用户量更是直线下降,曾老板最终无奈放弃了这款产品。
其实这款游戏无论是美术设计还是题材选择,都能看得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不过核心玩法并不是很突出,市面上同类产品太多,无法做出差异化,再加上当时轻休闲游戏泛滥,市场已经呈现出混乱的趋势,所以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但曾老板的胆子越来越大,很快又推出了两款产品,一款同样表现平平,一款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分销伙伴,就一直放在曾老板的文件夹里,只有我们去拜访他的时候才能拿出来玩一玩。
结果半年多时间,团队的收入没有任何起色,曾老板的文件夹里塞满了五六个上线失败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曾老板还是坚持只做原创作品,这也是我一直很佩服他的原因,但我想这大概也是他们很难快速盈利的原因吧。
2019年8月,他们突然想到了定制路线,按照当时的市场判断,如果能找到有需求的大型厂商合作,预计一款产品最多能拿到四五十万,少的话也有二三十万,至少能帮助团队坚持一段时间。
但由于他们团队成立半年多来一直专注于开发,缺乏人脉支撑,又坚持了三个月,一直找不到合伙人的曾老板已经用完了所有的储备资金,被迫宣布团队解散。
03
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写此文并不是为了煽动行业焦虑。
而且我也很清楚,业界除了所谓的小游戏“几大家族”之外,还有人通过小游戏赚钱,但与大量正在默默消失的团队相比,他们实在是少数。
深圳Base的蒋老板和他的团队,是小游戏创业团队中比较好的一个代表。
他们的团队成员都有着不错的背景,不仅在游戏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开发技术和市场经验,最重要的是还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投资,团队的生存状况比大部分中小型研发团队要好。
事实上,江老板团队的生存,并不完全依赖小游戏的货币化收入。
他们从创业之初就一直在做一些定制化的产品,而自研的产品,一开始会用Cocos或者Laya引擎,然后进行Apk打包,直接改成小游戏版本。
因为小游戏成本低,试错难度小,所以他们把小游戏当成一个过渡手段,等小游戏拿到预付款或者定金之后,就可以用这笔钱专心完善手游产品,这样会给团队减轻很多压力。
这也意味着小游戏根本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而更像是一个跳板,不仅可以在团队资金短缺的时候,帮助团队尽快恢复,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手游开发过程中,用最小的成本测试产品,甚至为下一步的开发和优化获得资金。
即便如此,当小游戏平台发布最新运营规则游戏开发,并表示将修改游戏盈利规定时,我还是收到了江老板的吐槽——“做小游戏真的不容易”。
微信小游戏增加新货币化规则
结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小游戏市场在大狂欢之后,已经进入了洗牌阶段。
面对大量不断涌现的新游戏,玩家对于缺乏独特性的产品早已产生了审美疲劳,对小游戏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为了留住玩家,渠道必须开始注重规范平台管理,提高游戏质量,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
为了降低合作的潜在风险,发行人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减少承接产品时的预付款或保证金费用。
以上三方面的变化无疑给中小型研发团队的生存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大浪淘沙的时代,必有金子出。相信在这个洗牌阶段,还会有不少小游戏开发团队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被迫解散或者团队转业。但从长远来看,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存活下来的开发团队,必将迎来小游戏标准化开发的长期红利期。
那么我们该如何生存下去?这个难题的答案,仍需要同行们通过行动去验证。也欢迎大家与游戏茶馆交流,分享你的观点和见解。
游戏茶馆——追踪行业动态,记录游戏故事
联系作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