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自新浪科技,作者:杨雪梅,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刚刚过去的2018年,国内游戏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停发、限发游戏版号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国内游戏企业的生存状态。
连日来,小游戏也面临同样的危机:有消息称,申请游戏牌照新规将出台,涉及小游戏、宫斗、棋牌游戏、原创国产精品游戏等多项政策,堪称组合拳。
其中,小游戏纳入版号审核范围备受关注。不过,目前尚未有官方文件出台,但一旦实施,将意味着小游戏没有版号将无法上线。版号问题将成为困扰小游戏开发者,甚至决定其“生死存亡”的一大难题。
传言迷你游戏有新规则
“如果需要申请版号,国内三大H5、小游戏引擎可能全部倒闭了”、“死的不是小游戏,而是个人开发者。很多小游戏都是量产的,如果需要申请版号,这些类型的游戏全部死掉”……
在游戏引擎Cocos社区中,不少开发者对小游戏的新规进行了讨论。
此话题来源,是A股公司厦门吉比特旗下艺云出版通过微信公众号透露的游戏审批消息:
4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地方出版主管部门召开全国游戏管理专题会议,会议提到,4月12日起开放游戏产品许可证申请,部分游戏类别暂不受理申请。
其中包括加强对小程序游戏的监管,未内置付费的小程序游戏也需要版号才能上线,已上线的无版号、无收费的小程序游戏需在10个工作日内到省局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4月1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出版国产计算机网络游戏作品申请表》《出版国产移动游戏作品申请表》《出版获得国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网络游戏作品申请表》三个文件,证实了逸欢出版恢复游戏版号申请的消息及部分要求。
此外,4月18日,微信小游戏也更新了审核要求,不再接受个人主体发布新的角色扮演类小游戏应用的申请,不再接受个人开发者上线更新发布角色扮演类小游戏应用的申请,微信要求角色扮演类小游戏由个人主体迁移至企业主体。
种种迹象都为小游戏新规出台的传闻增添了几分可信度。如果消息属实,政策落地,则意味着原本只靠广告赚钱、不需要申请版号的个人开发者开发的小游戏,未来也只能申请版号才能上线,小游戏给个人开发者带来的收益也将减少甚至消失。
此前,根据微信规定,小游戏提交审核时,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均需准备相应的资质文件网络游戏开发,企业需同时提交《广电总局版本批准文号》、《文化部备案信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游戏自查自检报告》;个人开发者需提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和《游戏自查自检报告》。
原来只有非个人单位(主要是企业)的小游戏未取得出版许可证就不能上线,个人单位的小游戏则不受出版许可证的影响。
如果新规要求未内置付费的游戏小程序也需要版本号才能上线,则意味着无论是非个人主体还是个人主体的小游戏,都会受到版本号的影响,没有版本号和备案两项资质,新开发的小游戏无法顺利上线。
据悉,目前小游戏开发者大多为个人开发者,企业开发者开发的小游戏占比极小。Cocos社区一位网友表示,不少企业开发的小游戏大多仍以个人开发者的名义发布。据他介绍,微信上一万多款小游戏中,只有几百款有版号,“大部分都是近两年才获得版号的钓鱼、棋牌类小游戏版本,除这些外,有版号或有资格申请版号的不足百款。”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未来游戏牌照收紧,无论对于个人开发者还是企业开发者,甚至对于整个快速发展的小游戏来说,无疑都是一盆冷水。
潜力无限的小游戏行业,是否会进入瓶颈期?
目前我们说的小游戏,是指依托微信小程序生态而构建的一种游戏形式。小游戏功能是微信在2017年12月正式上线的,微信最早通过“跳一跳”进行尝试,20天后,在2018微信Pro大会上,微信官方宣布已经实现3.1亿用户。
小游戏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个触发器,激活了微信小程序的流量。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小游戏上线三天后,12月小程序月活跃用户接近2亿,1月份小程序月活跃用户迅速增长至4.7亿,而在小游戏上线前的11月,小程序月活跃用户为1.1亿,可以说那段时间小程序的巨额增长主要归功于小游戏。
小游戏上线后,让很多个人开发者看到了新的开始,特别是2018年3月正式开启测试之后,所有开发者都可以向微信平台提交小游戏产品,而且所有品类开放,提交不受限制。
据新浪科技报道,吸引小游戏开发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商业空间可观。小游戏商业化主要包括道具内购和广告两种模式。但个人提交的小游戏产品无法开通支付功能,只能通过广告变现,这样一来,个人开发者就必须接受腾讯规定的广告收入分成,而平台拿走的分成比例并不低。
根据2018年11月微信小游戏官方发布的创作小游戏分红激励政策:月流水50万以下的创作小游戏免收佣金,月流水50万以上的部分,有不同比例的游戏内购和广告分成。
图片来自微信小游戏官方
但即便如此,在微信生态中,小游戏的广告红利依然十分可观。2018年7月,微信公开课公布小程序商业化进展时提到,已有500款小游戏作为测试对象接入广告组件,这些小游戏在与腾讯分成前广告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主要广告形式为横幅广告和激励视频广告。
随后,微信也尝试了品牌定制广告网络游戏开发,比如条一条与耐克、麦当劳的合作,小游戏神手与拼多多的合作,都属于将品牌植入小游戏剧情之中。
在一款热门小游戏《最强弹跳》中,新浪科技发现,每隔几分钟就会出现一次广告,广告主要通过视频广告观看机会、关注其他小游戏奖励机会等方式展示。
小游戏《最强炸弹》中的植入广告
对于广告主来说,小程序广告的获客成本相对较低。微信小游戏广告业务负责人李浩曾表示,从获客成本(CAC)来看,朋友圈广告的获客成本在10-15元,公众号广告为5元,小程序广告为2元。同时,小程序广告的单次点击成本(CPC)仅为0.4元,明显低于公众号广告的1元。
有人认为,小游戏购买流量的成本远低于利润,企业可以通过大量小游戏建立流量池,赚取广告费。
但一旦小游戏受到版号限制,没有版号的企业开发的小游戏将无法再通过内购的方式向用户收费。此前,根据微信规定,企业开发者发布的小游戏可以开启支付功能,通过内购的方式盈利。
此外,没有内置付费的小游戏也需要版号才能上线,不少小游戏都面临着下线的可能,更别说靠广告赚钱了。
在游戏牌照危机之下,小游戏或将面临与此前网游同样的困境。
轻游戏成趋势 小游戏将迎来洗牌?
不可否认,小游戏的市场需求巨大,吸引大量开发者加入将提高整个微信生态的活跃度。
数据显示,2018年小程序游戏日均活跃用户数达1亿,小游戏数量超过7000款,平均用户每天在小程序上的花费约为13分钟。
小游戏区别于一般手机游戏,互动性简单、有趣易上手、可分享到微信、好友排行榜一目了然、实现社交裂变、碎片化游戏时间、开发门槛低。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竞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834.4亿元,同比增长14.2%,市场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移动电竞游戏收入的增加,移动电竞游戏市场份额已超过PC游戏,以小程序游戏为代表的移动化、轻量化形态成为中国游戏产品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游戏轻量化的趋势不仅仅体现在国内市场,在国外,谷歌、Facebook等均已推出小游戏。
就在2018年微信小游戏宣布几个月后,3月15日,Facebook宣布全球推出小游戏平台Instant Games,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向Facebook提交自己的小游戏产品,门槛比微信低且没有类型限制。
今年以来,微信加大了对小游戏的关注。在2019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团队把小程序和小游戏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了为数据表现优秀的创意小游戏提供更大的流量支持外,还推出了创意小游戏激励计划和商业变现支持,并告诉开发者“你只需要把小程序做好,剩下的交给我们。”
如今情况愈发严峻,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小游戏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整个游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悲观的观点认为,个人小游戏被限制上线,企业小游戏能拿到版号的寥寥无几,接下来流量池会被关闭,甚至整个小游戏上下游链条,“应该会死掉七八成的游戏公司”……
当然,小游戏新规至今尚未实施,随着轻量级游戏成为趋势,它们的命运仍在讨论之中。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taimeiti,或下载钛媒体App